《中国会计报》: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作用
2020-05-16

来源:中国会计报 2020-05-0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九届四次会议上首次强调,将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一并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财会监督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新定位、新内容和新任务。

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市场经济监督体系重要的制度安排,在财会监督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必须与时俱进,有效发挥职能作用,有机融入到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之中。

提高政治站位 领会财会监督的新定位

把财会监督提升到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新高度,列入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改革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新形势下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就要发挥财会监督自身特性,以适应新的政治定位,担当党和国家赋予的新使命。

财会监督要突出政治性。“党统一领导”是完善监督体系的基本前提,把财会监督提升到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层面,表明财会监督不仅仅是业务工作,更是一项政治工作。要站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角度找准财会监督新定位、明确财会监督新职能,将政治性体现到财会监督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实施全过程。

财会监督要突出连续性。新时代下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必然要求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落脚点在于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财会信息通常是对资金活动、财务核算的不间断记录和汇总,财会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发生的全过程,在过程中保持对财会信息的跟踪和检查,持续监督经济活动,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财会监督要突出全面性。财会监督覆盖范围广,不仅包括政府行政部门,还涵盖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监督覆盖面大,在财政、财务、会计各个方面均有体现,不单局限于经济领域、成本核算、财务管理,财会监督还拓展到监督资金、资产等管理行为的效果和效益、推动政策方针有效落实、政府在治理活动中所显示出的活动质量等多层面。财会监督参与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环节,监督流程全面,是一个抓早、抓小、抓平时的系统化、全过程的监督体系,能够对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治理效能。

财会监督要突出前瞻性。“权威高效”是监督体系的运行机制。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保证,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支撑。技术进步促进了各类市场主体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日趋复杂和隐蔽。财会监督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和以往经验进行分析研判,前移监督关口,发挥事前介入作用,提前预测可能的风险,及时纠正在行使权力、廉政勤政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决策失误,防止权力寻租,遏制腐败滋生。

强化思想认识 多方面发挥在财会监督中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其在财会监督体系中有条件有能力发挥重要作用。行业可以凭借知识、技能和经验提供专业服务,为政府部门和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和专业支撑,强化服务“主题主线”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在各方面加强财会监督。

一是监督会计信息质量,发挥对经济结果的鉴证作用。财会信息是经济成果的体现,与资金、资产、资源密切关联。上市公司、境外企业、企事业单位等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在一定程度上都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鉴证职能做支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管理、加强政府审计也需要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行业要全面履行好独立第三方审计鉴证职能,保障各类主体财务信息质量,在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的经营活动、生产交易、资源配置、利润分配等各方面加强财会监督的专业性和精准性,发现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重要经济活动中的缺陷,确保经济发展建立在真实准确的财会信息支撑之上。

二是监督资金使用效益,发挥对决策执行的增值作用。注册会计师要发挥专业优势,一方面,全力服务好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点领域支出情况的监督,助力监督财政资金、PPP项目、政府投资基金等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参与评价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等资金管理、财务管理的效率效果,对重大决策提供专业咨询建议,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性。通过资金看风险,通过绩效看作风,通过发现、揭示问题规范资金使用,按照专业要求,提供专业建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决策执行的效率效果,促进财会监督从传统的关注合规性监督向更加强化绩效性、效益性监督扩展,切实提高财会监督效能,配合其他监督形式更高效地履职尽责。

三是要促进完善机制,发挥在过程中的增信作用。财会监督的客体包括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注册会计师可以发挥信用增进和专业风险控制的优势,为不同客体在社会责任报告、资信调查、战略管理等领域提供管理建议,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和信用信息披露质量。通过参与监督国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地方债务等领域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为政府提供信用评价、效果评估服务,增强政府公信力,促进监督体系深入细化。行业要着力发挥信用信息在财政政策、资金决策中的参考价值,推进全面、全员、全过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既为资金依法依规合理使用再增保障,又增强信用约束力,更好地发挥内部机制建设对信用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服务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诚信社会构建。

主动担当作为 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行业专业服务供给、引领行业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连续两年提出行业“质量提升”主题年,今年又提出“质量管理提升年”。行业要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健全质量控制制度,更好服务国家建设、更好融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

一是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中注协借鉴和跟踪国际准则最新成果和进展,在2020年制定实施事务所质量管理准则,完善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行业要严格遵守相关准则、应用指南和指引,适时更新最新发布的准则,关注业务执行中的高风险点,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标准,更加有效地规范和引领审计质量提升。

二是以严监管筑牢质量防线。根据国务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等相关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加强从事证券服务业务事务所事中事后自律监管意见,建立综合监管机制。行业要对标对表质量管理标准,整合提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制,监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缺陷,保证质量管理体系一贯执行和持续提升。

三是以人才发展夯实质量根基。行业要重视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引导从业人员保持独立性,遵守职业道德要求,持续提升职业胜任能力。完善职业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围绕新任务、新需求,重点开展新准则、新监管政策要求的培训,建立“以用促学、用中成才”的常态化机制。

作为监督体系的制度安排和诚信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注册会计师行业要把积累的经验和能力注入到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促进财会监督等各类监督形式有机贯通,形成合力,打出监督“组合拳”,实现监督叠加效应。围绕社会治理和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和民生重点领域,切实在各方面加强财会监督,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治国理政科学化水平。